王錦連:做大做強海工裝備產業
2013-01-16 16:36:51 來源:人民網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“當前,我國海洋工程(船型 船廠 買賣)裝備產業的設計、制造綜合水平,尚處于世界上第三梯隊層次(第一梯隊為歐、美,第二梯隊為韓國、新加坡等),如何加快發展,縮小差距,盡快使我國成為海工裝備制造大國、強國,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。”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王錦連對記者說。
王錦連告訴記者,海工裝備產業規模有所擴大,近幾年我國海工裝備銷售300多億元,世界市場份額達10%左右,初步形成環渤海灣、長江口、珠江口三個產業集聚區和上海外高橋造船(位置 評論 新聞)公司、大連船舶重工(位置 評論 新聞)有限公司、南通中遠船務(位置 評論 新聞 招聘)工程有限公司、煙臺中集來福士(位置 評論 新聞 招聘)公司等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能力的骨干海工裝備制造企業。
“但總體分析,與世界先進的制造海洋工程裝備國家相比,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還存在著差距。”王錦連說。
這種差距具體表現在:經濟規模和市場份額;主流裝備研發設計和創新能力薄弱,核心技術依賴國外;本土化配套能力不足,核心設備和系統主要依靠進口;專業化體系沒有形成,相關服務業發展滯后;缺乏高端專業人才和高級技能人才;尚不具備完整的總承包能力和專業化制造能力等問題,特別是深海技術差距更大。
“面對世界主要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國家加快發展的戰略趨向,海洋工程裝備向著超深海技術、高可靠性、高性能、水下生產系統的發展趨勢及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挑戰,我國海洋工程裝備要做大做強依然任重道遠,必須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。”王錦連呼吁。
據王錦連介紹,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要組成部分,與造船、石化、機械、電子、信息等產業密切相關,互為支撐,協調發展,是典型的高技術、高附加值產品,市場進入的門檻相當高。
例如,海工裝備與造船工業的關系,就既有相關性又有差異性。國際上大量的海洋工程裝備大多都是由船舶企業建造完成的。但海工裝備的高技術、高附加值、制造的復雜性、產品的安全性、可靠性、集成性等遠高于船舶。
“因此,認為船舶企業自然能制造海工裝備的想法是不符合實際的,在實踐中也不會取得成功,對此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和足夠的重視。”王錦連說。
對于如何加快發展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產業,王錦連建議,要進一步加強研發、財稅、金融、人才等產業發展環境政策扶持,加強企業無法解決的外生因素,上下游產業的互相協調,加快發展戰略路徑的研究。
“巴西以資源為依托,培育力量,促進發展;韓國從建造入手,提升競爭能力;我國應該以南海開發為契機,采取提升研發水平和制造能力并舉之策,實現加快發展的目標。”王錦連說。
王錦連建議,要明確發展方向重點。國家制定的發展戰略和規劃中已從三個層次明確了發展方向和重點,即大力發展海洋油氣開發裝備,加快推進海洋可再生能源、海洋化學資源開發裝備,積極培育波浪能、天然氣水合物、海底金屬礦產、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裝備。具體而言,近期要以深海裝備技術為重點,遠期要以突破水下生產系統為目標。
王錦連呼吁,在加快發展海工裝備總裝制造能力的同時,必須有計劃、有重點地抓好關鍵設備、系統的研發,打造專業化制造基地,提高本土化水平和國際競爭能力,防止我國船舶產業前一時期大發(船機庫 位置)展中船舶配套產業滯后發展的情況在海工裝備產業發展中重現。
“海洋工程裝備是典型的高技術、高附加值產品,企業進入的門檻較高,我們必須重視培育品牌骨干企業,統籌規劃能力建設,推進產業集聚發展,完善產業體系建設,使海工產業健康、平穩、持續、發展。”王錦連說。